寨 zhài
基本解释
寨的基本解释
寨 zhài
1.防守用的栅栏。
2.旧时驻兵的地方:安营扎~。
3.村寨,四围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。
4.强盗聚居的地方:~主。
详细解释
寨的详细解释
〈名〉
(形声。从木,赛省声。本义:防卫所用的木栅)
同本义
敌军已近寨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寨中人踡伏。
借寨墙为蔽。
多指四面环围的驻军处,营垒
时巴山陈定亦拥兵立寨。——《陈书》
又如:寨落(有栅栏或围墙的村落);寨垛(寨墙上的垛口);寨屋(营房)
寨子,村庄 。
如:山寨;边寨(边疆地区的寨子);寨壕(环绕村寨的壕沟)
康熙字典
寨的康熙字典解释
寨 【寅集上】【宀字部】
【廣韻】豺夬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士邁切【正韻】助邁切。𠀤與砦同。【廣韻】山居以木柵。【集韻】籬落也。或作柴,柴柵。通作寨塞,羊栖宿處也。 又【廣韻】蘇則切【正韻】【韻會】悉則切,𠀤音塞。安也。
说文解字新编解释
“寨”是会意兼形声字。楷书写作“寨”,从木,从(表堵塞),会用木头做的羊圈、羊栏之意,兼表声。
《说文》无。
“寨”本义为羊圈、羊栏。引申泛指防守用的栅栏、篱笆。如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:“时敌军已近寨,枪声隆然。”
又引申指四面环围的驻军处、营垒。如郑谷《寄边上从事》:“高垒观诸寨,全师护大朝。”特指旧时强盗聚集的地方。如“山寨”。
又引申指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寨子、村落。如“苗寨”、“村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