镬 huò
基本解释
镬的基本解释
镬 huò
古代的大锅:斧锯鼎~(指古代残酷的刑具)。
详细解释
镬的详细解释
〈名〉
形如大盆,用以煮食物的铁器
羊镬豕镬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礼》
省牲镬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宗伯》。注:“烹饪器也。”
掌共鼎镬。——《周礼·亨人》。注:“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。”
尝一脔肉,知一镬之味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山》。注:“无足曰镬。”
一镬之味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又如:镬煮(放在镬里烹煮)
指烹人的刑具
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。——《汉书·刑法志》
又如:镬亨(古代的一种酷刑。把人放在镬中烹煮。亨即烹)
锅子 。
如:镬釜(大锅);镬灶(锅灶);镬子(锅子)
康熙字典
镬的康熙字典解释
镬 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
【廣韻】胡郭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黃郭切,𠀤音穫。【說文】鐫也。从金蒦聲。【廣韻】鼎鑊。【增韻】釜屬。【周禮·天官·亨人】掌共鼎鑊。【註】鑊,所以煑肉及魚腊之器。【前漢·𠛬法志】有鑿顚抽脅鑊亨之𠛬。【師古註】鼎大而無足曰鑊,以𩱍人也。 又【韻補】叶胡麥切,音獲。【柳宗元·懲咎賦】進與退吾無歸兮,甘脂潤兮鼎鑊。幸皇鑒之明宥兮,纍郡印而南適。
说文解字
镬的说文解字解释
鑴也。从金蒦聲。
鑴也。少牢饋食禮有羊鑊,有豕鑊。鑊所以煑也。从金。蒦聲。胡郭切。五部。
说文解字新编解释
“镬”是会意兼形声字。金文从金,蒦(获)声。小篆承接金文并整齐化。隶变后楷书写作“鑊”。汉字简化后写作“镬”。
《说文·金部》:“鑊,鑴也。从金,蒦声。”(鑊,没有脚的鼎。从金,蒦声。)
“镬”的本义为古代无足的大锅,多用来煮肉类食物。后来常作为烹人的刑具。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知欺大王之罪,臣请就汤镬。”意思是,我知道(犯了)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被处死,我请求受汤镬之刑。
字源字型
镬的字源演变
提示: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