遍 biàn
基本解释
遍的基本解释
遍 biàn
1.满;布满:我们的朋友~天下。满山~野。
2.量词。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:看了三~。
详细解释
遍的详细解释
〈动〉
(形声。本义:走遍) 同本义
徧,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徧于群神。——《虞书》
凡永嘉山水,游历殆遍。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遍衙门告不成。——《陈州粜米》
〈形〉
泛指普遍
室人交徧摧我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北门》
公子引侯生坐上坐,遍赞宾客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又如:满山遍野;遍窥(周览,尽见);遍体(浑身,全身)
〈量〉
从头到尾经历一次 。
如:念一遍;许多遍
康熙字典
遍的康熙字典解释
遍 【酉集下】【辵字部】
【廣韻】與徧同。詳彳部徧字註。
说文解字新编解释
“遍”是形声字。小篆从彳(街道),扁声。隶变后楷书写作“徧”;俗作“遍”,改为从辵(辶)。如今规范化,以“遍”为正体。
《说文·辵部》:“徧,匝也。从彳,扁声。”(徧,周匝,全走到。从彳,扁声。)
“遍”的本义为走遍。如沈括《梦溪笔谈·雁荡山》:“凡永嘉山水,游历殆遍。”引申指普遍、周遍。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”
用作量词,从头到尾经历一次为一遍。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肃传》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当先读百遍’,言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’。”